中国黎岭——几年前,江西姑娘温秀娟怀着对爱情的憧憬,顶着父母的反对压力,远嫁300多公里以外的湖北省黄梅县黎岭村,与该村名叫杨柳的小伙子结为夫妻。
夫妻俩与杨柳的父母生活和睦。老两口希望可以尽快抱上孙子。很快温秀娟的大女儿出生,杨柳的母亲帮忙照看。
几年后,温秀娟的二女儿出生。生活似乎有了些许变化。
公婆并不开心,因为第二次抱孙子的希望被打破。 他们不再帮忙带孩子。
温秀娟陷入苦恼中,并自我反思,“如果我再生个女儿怎么办?女孩就一定比男孩差吗?难道生儿子是我在这个家里唯一的希望吗?”
温秀娟的故事在中国不少地方重复上演着,特别是那些有强烈男孩偏好的偏远农村地区。
一些夫妻会在发现怀的是女孩后终止妊娠。这种基于性别偏见的性别选择通常会导致中国出生性别比例失衡。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的数据,中国每出生100名女孩对应113名男孩。
这一问题不仅局限于中国。男孩偏好和基于性别偏见的性别选择存在于许多国家。全球范围内估计有大约1.26亿女性因为这一结果“消失”。这一问题存在的根源是性别不平等。
在许多地区,女性比男性赚钱少,不如男性获得更多尊重,同时无法继承家产,或者在婚后无法继承家族姓氏,这些都会导致男孩偏好。
但是温秀娟和丈夫杨柳努力改变着这种趋势。他们认为,女孩和男孩一样重要。
推动变革
自2016年以来,联合国人口基金和中国政府合作在湖北省黄梅县开展破除重男轻女问题根源的项目,帮助当地政府开展促进性别平等的宣传教育活动。
帮助妇女创业是项目促进性别平等和赋权于女性的一个重要内容。
黎岭村是项目的试点地区。温秀娟也加入了该项目。“我希望可以有更多时间来照顾两个孩子,”她说道,“创业的同时我可以有更多灵活时间。”
在项目支持下,温秀娟和丈夫杨柳开办了黎岭村第一家农家乐,并获得了成功。
温秀娟很快成为了当地妇女的楷模——不仅是因为她在创业上的成功,也是因为她为提升女性价值所做的积极倡导。
在加入创业项目后,温秀娟也参加了性别平等项目的其他工作,她积极参与项目开展的生殖健康会议和各项活动,并动员全村妇女参与项目讨论,关注性别歧视问题。
温秀娟和妇女们一起参与到修订带有性别歧视的村规民约工作中。截至2018年底,黄梅县479个乡村中有180个乡村已修订村规民约。例如,在同寨村,妇女们可以自由决定婚后生活地。在王列村,妇女们可以操办去世父母的葬礼。
同时,修订后的村规民约增加了一些新的条款,比如鼓励成年男女都侍奉年老双亲,女性和男性享有同等村民待遇。同时,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也鼓励妇女们参与到村议事决策中来。
黄梅县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变得更加平衡——尽管任重道远,确保男孩和女孩享有同等地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根据当地数据,黄梅县2015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每100名女孩对应127名男孩;2018年,每100名女孩对应113名男孩。
截至目前,黄梅县有超过1200名干部接受了性别平等相关培训。同时,项目也在湖北、安徽和广西的其他5个县开展了类似活动。
生而平等
温秀娟的家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婆婆开始支持儿媳,同时积极参与村里的妇女活动。
“男孩女孩是平等的,他们应该得到同等对待,”婆婆严秀荣表示。
面对儿媳,严秀荣补充到,“娘觉得你和杨柳恩爱同心,相互扶持,村里人羡慕你们,村两委又支持你们干事创业,娘打心眼里高兴,再不会逼你们生儿子。两姑娘我帮你们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