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Back Go Back
Go Back Go Back
Go Back Go Back
Go Back Go Back

联合国: 让老少同喜同乐成为老龄化的目标

联合国: 让老少同喜同乐成为老龄化的目标

News

联合国: 让老少同喜同乐成为老龄化的目标

calendar_today 19 November 2015

刚刚过去的十月中国庆祝了与老龄化有关的两个重要日子,一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另一个是国际老年人日,因此尊老敬老话题一时间备受关注,也适时地提醒着我们在十一月和接下来的岁月里,社会各界应该更好地应对中国日益加速的老龄化,并确保老龄化成为老少共同的欢喜。

老龄问题不仅关乎老年人,也同样关乎青年和儿童。中国新近的老龄化人口形势将会成为一股转变的力量,缓慢而持续地考验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有结构。要确保提升每位老年人的福祉,需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战略,着力减少人生中一些不平等现象,并改善最终决定人们晚年生活状态的不良个人生活习惯。

随着中国的老龄人口迅速增长,其它年龄段人群的数量和比例也在不断下降。据联合国人口预测显示,从现在开始直到2030年,每年都会新增1000万人加入老龄行列(60岁及以上),而将有340万人不再属于青少年人群(24岁及以下)。因此,在2030年,中国的3.58亿老年人将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25.5%,这意味着四个老年人里面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同时,中国的青少年人口仅占了世界青少年人口总数的11.2%,也就是说十个青少年里面仅有一个是中国人。

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向老龄化过渡速度更快,而且在其社会经济发展初期就已开始,中国社会应对这一转变时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从经济角度来看,老龄化进程最终将导致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如果不用更高的生产率来补偿的话,可能会导致财政收入和国民生产的减少,从而减慢经济增长。如果薪资因此被提升过高,低技能工人会被落下,失业率也会上升。而老年人比劳动人口的储蓄更少,因此随着人口老化,国民储蓄和投资率会下降,而整体的消费力会上升。所有这些因素正推动着中国从现行的以投资和出口主导的经济模式向消费主导、对高端技能需求更高的经济模式的转变。

老龄化在社会层面也会造成不小的冲击。不平等现象在晚年会更为显著:研究显示,在中国,由于教育水平和退休前职业的不同,老年男性的工资平均比老年女性高68%;相比城市老人,由于农村老人退休制度尚待完善,因而他们不得不工作更长的时间;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人来说,医疗健康服务条件也很有限。因此,如果越是让更多的老年人承担这些风险,不平等的现象就可能越严重,从而需要更多的公共预算和家庭的资源投入去解决这些问题。但由于这些资源有限,如何维持老年人和青年之间的需求平衡将成为保持代际和谐的重要元素。

然而,老龄化的转变力量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国社会反思改善其总体发展战略。现在减少上述的不平等现象将成为发展的当务之急,这比以往更为重要;这不仅仅是道义问题,更是为能更好地应对老龄化为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减少性别不平等现象可以增加劳动力,提高低收入人群对于优质教育的可及性将提高生产率,缩小医疗保健服务的城乡差别将促进健康老龄化,推进公平的、可持续的养老金体系将更好地保护下一代并促进社会的融合。采取这些行动也将促进有效地优先考虑弱势群体,充分利用老年人的经验与能量,收获第二次人口红利,并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包容性。

要实现上述目标,最重要的是用贯穿一生的视角来看待发展。晚年是否幸福安康,取决于他/她一生中是否得到了发展的机会。因此,社会需要认清所有不平等应该从每个人出生那一刻起就被消除; 而每个人都应该在年轻时就需要培养明智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保障老年时能幸福安康。最终,老年一词应该被重新定义: 所谓老年, 应该是人们在这段期间享受为社会所做的终身贡献而获得的福利,同时也是老人与青年人分享经验阅历的时期。

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解决所有这些挑战从而实现一个老少皆宜的社会。我们需要个人、家庭、政府、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联合国将继续与中国政府及其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确保老龄化进程能够为整个经济带来平稳转变,并促进社会的积极进步。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老年人享有更多的尊严、更公平的晚年生活,并免受歧视、忽视、暴力和虐待。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老龄化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成为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何安瑞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

二位分别为联合国驻华系统老龄化问题跨机构工作小组主席和联席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