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Back Go Back
Go Back Go Back
Go Back Go Back

对“助人者”提供帮助:在中国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后社会心理支持

对“助人者”提供帮助:在中国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后社会心理支持

新闻

对“助人者”提供帮助:在中国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灾后社会心理支持

calendar_today 02 November 2010

中国青海省西宁——在玉树县遭受7.1级地震5个月后,扎西拉毛(音译)医生离开她受创的家乡,来到西宁参加培训研讨会。扎西医生在玉树县妇女儿童医院工作,她被告知这次培训将有助于释放她的紧张情绪。

在2010年4月发生的那场灾难之后,自身也是受害者的扎西医生夜以继日地工作以帮助他人,同时也见证了创伤后压力的致命影响。

“我看到地震后死胎和死产增多,”她说。“我可以想象孕妇们不得不应对巨大的压力,但我不知道如何帮助她们渡过难关。”

国际经验表明,社会心理支持对地震幸存者及其社区的长期恢复极为重要。作为最容易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之一,中国已开始将社会心理支持视为灾后重建的优先事项。但中国在这一领域经验有限,需要开发实用模式以提供支持。

青海省海拔4000米,居住着36万藏民,扎西医生就是其中一员。在省会西宁,扎西医生和其他90名来自玉树和青海其他地区的社区领导者、妇女组织、卫生和社会工作人员参加了一场会议。

其中很多人在地震后首次公开说出了他们面对的压力,并学习应对这种压力。同时,他们还学习如何帮助他人应对创伤后的心理障碍。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也是他们地震后第一次有机会测量自己的血压。

2008年5月四川省遭受地震后,在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支持下,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领导的团队开发出来了一整套培训课程。中国卫生部和联合国人口基金共同资助了这一创新项目。

面向乡村社区的领导者

早在2008年,石元安(音译)就为项目小组带来了启发。福兴(音译)村位于四川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作为福兴村的村长,他要竭力应对自身的创伤后压力,同时还要处理整个社区的问题。

在遇到卫生部在该地区开展灾后社会心理支持的负责人马红博士(音译)之后,石元安重拾希望和自信。同时,石元安也启发了马博士调整该项目的方式。石元安对马红说:“如果你们帮助我们,我们就会变得更强大,社区也就会变得更强大。我们是社区的领导,同时我们也是受害者。”

得到这一建议之后,马博士的团队为来自6个严重受灾县的835名乡村领导提供了培训。在随后的数年中,他们最终向100万多名村民提供了支持。培训模块和工具包也逐渐成型,包括如何与妇女、青年和老人沟通;具有共性的心理问题;咨询和干预技巧;灾后公共卫生教育;受灾地区救助人员的自我保护等。

充分考虑文化因素

在今年玉树发生地震后,马博士和她的团队在联合国人口基金的进一步资金支持下,组织了扎西医生所参加的此次培训。他们首先进行了需求评估。由于当地人普遍信仰藏传佛教,马博士的团队拜访了喇嘛,以听取他们的见解。

卜日阳(音译)在玉树结古寺当喇嘛15年。他解释说,藏传佛教中有“心病”的概念,与心理障碍或情绪压力很相似。“为抚慰患有心病的藏民,我们会进行特殊的祈祷,”他说。“我们有时也向他们推荐声誉良好的医生。”

西宁的此次培训证实藏传佛教在为受灾社区提供社会心理支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数藏族与会者将祈祷和拜访寺庙看做是应对灾后压力的手段。

与会者扎吉(音译)是玉树一位活佛的妻子。她自愿担任扎西可区的妇联主席。“我丈夫在寺庙中很忙,我也想让自己忙起来,”她说。“现在,我知道该和身边的妇女说什么了。”

马博士和她的团队拜访了一名藏族学者,以便向培训者们全面介绍藏传佛教和文化。他们还将一份针对社区领导者的灾后社会心理支持核心信息卡首次译为藏文。

 

可持续性展望:国家层面的倡导

卫生部为灾后社会心理支持核心信息卡的编印和分发提供了支持,同时认可该项目的影响,并有可能将这一模式纳入全国应急规划。

“响应人们的实际需求是加强受灾社区的关键,”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副代表玛丽安女士说。“该项目找到了实现这一点的有效途径。”联合国人口基金希望在国家合作伙伴的持续支持下,马博士团队引领的这一方法也将使中国其他受灾社区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