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2019年5月18日-19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联合国人口基金共同主办的中国妇幼健康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在“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全球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背景下,为学习和分享在妇女儿童健康领域的学术经验和最佳实践提供了平台。来自妇幼保健、生殖健康、疫苗与免疫等领域的100余位国内外专家莅临会议并作学术报告,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医疗及体检机构、社区(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疾控机构、医学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7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的主题为“关注全生命周期,护航妇女儿童健康”。

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张伶俐主持大会开幕式,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立,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全球女性健康项目高级研究员阿曼达·亨利,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洪腾,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张拓红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陇德会长指出,多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和儿童的健康问题,并始终将其置于优先地位,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期致力于妇女儿童健康事业发展,下属与妇女、儿童健康相关的分支机构共有10个,涵盖妇女和儿童保健、生殖健康、出生缺陷、疫苗与免疫等多个领域,在服务妇幼健康政策制定、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张立副主任强调,妇女儿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今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启动了新一轮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专家建议稿的编制工作,将认真研究相关目标设置和策略措施,以期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保障水平。

洪腾代表在致辞和报告中强调了确保人人享有权利和选择的重要性。过去50年里,让妇女自主决定是否怀孕、何时怀孕、怀孕频率的全球运动得到深入发展。1994年在开罗举行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确认了妇女可自由及负责任地决定生育时间和生育间隔的权利。参会的179个国家政府通过了一项全球行动纲领,将妇女赋权、权利、性和生殖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联系了起来。尽管如此,全球每天仍有800多名妇女死于怀孕和分娩期间可预防的原因。无数受战争或灾害影响的妇女得不到避孕和安全分娩服务。我们还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消除妇女、男性和夫妇充分行使其生殖权利的障碍。

阿曼达·亨利研究员在致辞中强调了关注妇女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性。她表示,目前几乎每个国家,包括中国,非传染性疾病和残疾已成为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她呼吁在妇女健康政策制定中将贯穿全生命周期的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置于优先地位。

张拓红官员表示,中国改革开放40余年来,大幅度减少了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在联合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本次大会的召开得到了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的指导和支持。妇幼司副司长宋莉向大会做了关于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的报告。她指出,近年来中国妇幼健康事业所取得的进展可以概括为五大方面:妇幼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和可及性不断改善;妇幼健康相关重大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妇幼健康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她同时指出,中国妇女儿童健康事业也面临挑战,比如,城乡发展不平衡,高龄高危孕妇比例不断增加等。她呼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现全民共建共享。

大会第二天,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和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联合举行了“妇女保健分会场”促进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专题活动。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副代表苏仁娜在活动中强调了关注妇女和青年人性健康与生殖健康需求,以及将基于权利和具有性别敏感的妇幼保健服务与计划生育服务相结合的重要性。自2016年中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40岁以上选择生育二孩的高龄孕产妇比例不断增加;同时,中国还面临着不孕不育比例不断提高和确保计划生育服务全面普及等问题和挑战。她同时指出,青春期对青少年人群带来的不只是身体上的变化,更是风险,比如非意愿妊娠、性传播疾病(如艾滋病)和性暴力等。我们需要为青少年提供性别友好的、文化敏感和科学准确的信息,让青少年对于自身的性与生殖健康做出知情选择。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顾问萨拉玛以报告的形式,对于中国整合妇幼保健服务与计划生育服务给出了更多具体建议。

大会设立了12个分会场,内容涵盖妇女健康、儿童青少年健康、出生缺陷防控、生殖健康、疫苗和免疫、围产期干预和疾病防控、盆底康复治疗、儿童青少年肥胖和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女性不孕不育和职业女性心理健康等。